十二经络与五行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台 > 十二经络与五行
督脉
发表时间:2019-12-04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督脉:脊中、筋缩、至阳、灵台、神道、身柱

脊中穴

脊中穴位置是脊椎的第十一椎下,一般用来下针而不用灸,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,脊中穴主要治疗黄疸、便血,因为它就在脾的正后方,脊中穴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的脾俞穴。

筋缩穴

筋缩穴位置是第九椎下,病人趴着,双手向上举,两边的肩胛骨下端连线跟脊椎的交点就是第七椎下,往下摸一个突起是第八椎,再往下一节就是第九椎下筋缩穴。

肝主筋,这个穴道在肝的后方。筋缩针灸都可以,可以治疗抽筋、癫痫。

筋缩穴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,吐白沫,发狂奔走都可以治。不断的讲重复的话,在马路上自言自语就是痫病。

至阳穴

至阳穴在第七椎下,是治疗腰脊痛的近取穴。实际上腰脊痛分很多种,1、如果是横着的痛,以十四椎下(命门)为分界线,肚脐以下的是带脉的病,肚脐上的是阳维脉的病。2、如果是竖着的痛,在督脉上,上面的就是至阳穴,下面的就是阳关穴。

消渴穴

第八椎下是经外奇穴:消渴穴。糖尿病可以在这个穴道治疗,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,针和灸都可以,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。所有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外,还能协助我们诊断。


灵台穴

灵台穴在第六椎下,灵台穴和至阳穴都是帮助我们做诊断的,非常好用。

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,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会有压痛点。

第六椎下的灵台穴进入脊椎骨,是诊断血癌的穴道。灵台穴旁开一寸半是督俞,是诸阳之会。灵台有压痛点,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,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,灵台穴就会有过实的现象,当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。反过来如果治到没有压痛,就说明血癌好了。一般针灸疗程四周左右,如果没有被人动过(开刀)。小朋友恢复能力强,两周或三周就好了。

灵台穴禁针。

督脉是诸阳之会,每一个穴道几乎都络到一个脏。

神道穴

神道穴在第五椎下,从第七椎往上找毕竟好找。这个神道穴是心脏病的诊断穴,心脏病在神道穴都会有压痛点。当压这个穴道不痛了,就是心脏病治好了。神道一般来说用下针比灸多,因为汗水比较多。

临床上神道穴主要用来诊断,下针很少下,一般都下旁边膀胱经的穴道,神道穴旁开一寸半是心俞。

身柱穴

身柱穴在第三椎下,再上去第四椎没有穴道。第三椎是身柱骨,很有名。假如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,如果是第三椎裂掉,就完全没办法治。只要第三椎骨还在,第二、第四、五椎坏了,都还有办法救回来。身柱骨很好用,经常灸身柱可以让小孩长的高,身体强壮,不容易感冒。

临床上平时常有感冒的小孩,灸身柱后,五壮七壮都可以,小孩就没感冒了。

病人不喜欢看到人、火,这就是阴症,可以灸第三椎身柱穴和第七椎至阳。

督脉:陶道、大椎、哑门、风府

大椎穴和陶道穴

大椎穴:第一胸椎之上。

陶道穴:第一胸椎之下。

病人背对你的时候,手按那个凸起的骨头,颈椎是会转动的,胸椎不动。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。

陶道是大椎的助手,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,针灸里用的很多。

在感冒发烧时,用三棱针在大椎穴放血,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。因为它是手三阳、足三阳、督脉之会,几条阳经都在这交会,行阳和退热的效果都很好。如果针灸对应伤寒论里的经方,大椎穴相当于桂枝。

如果中暑了,在大椎穴揪痧或用针行泻法,也能迅速退热。

有一次深夜Nina突然发烧,我就在她的大椎穴进行揪痧,几下身体就凉了下来。

针灸治疗发烧可以在大椎穴、少商穴、商阳穴点刺放血,几乎所有高烧都能退。

特别危险的高烧针灸里还有透生死桥(从外关穴透针到内关穴),等后面介绍三焦经时会再详细介绍。

还有项强,心下痞硬者都可以在大椎穴治疗。

张仲景曰“太阳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,当刺大椎……”。

颈项强硬,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,小柴胡汤症的症状是: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恶心呕吐。

大椎的主要就是用在高烧放血。

哑门穴和风府穴

再来是哑门跟风府,要先找到风府穴,不能依发际来找,有的人发际很长,有的人发际很短。从相术上来说,头发发根越长的,这是忠臣。

要用度骨法来找风府穴,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。在后脑可以摸到脑骨,在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。

风府再下半寸,就是哑门穴。

哑门穴的下针手法有点特殊,最好有特别设计的枕头(中间是空的),病人面朝下趴好,针下哑门穴是对着舌根的方向,下到脊椎骨旁,到位的时候,病人舌头会吐出来。哑门穴专治声音发不出来。

病人如果中风舌强,正面下廉泉穴,背面就下哑门穴。哑门和风府的下针手法都一样,都是对着舌尖下。哑门是督脉和阳维之会。

一般来说,哑门跟风府都不灸,灸哑门一灸就哑了。

风府穴在哑门穴上半寸,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,也不能灸,因为风府连着脑髓,如果灸会伤脑髓。

风府顾名思义就是风之府,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。所以是中风的穴道,也是头项强痛的近取穴。

风府穴旁边有风池穴,下面有风门穴,所以冬天缩脖子就不会冷,脖子就是人体的一个冷却系统,阳气顺着督脉上来的时候在这里经过冷却再进入脑部。

风府穴是中风的大穴。

脑户穴和强间穴

我们的后脑有个枕骨,是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,这块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,一个是脑户,一个是强间。脑户、强间一般都不灸的,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,都是用下针的。

这两个穴道临床上很少用,知道就好了。

督脉:百会穴至龈交穴

百会穴、后顶穴

强间穴上来是后顶穴,后顶穴要从百会穴开始找。百会穴的位置:两个耳尖的连线的正中点,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,这个凹洞这就是百会穴。

所有的阳经都会在百会穴。从百会穴往下一寸半,就是后顶穴。

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,主要以百会穴为主,百会穴是大穴,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痛 。

不能照书上按旋毛来找百会,那样会不准,每一个人的发旋都在不同位置,而且有人有两个或三个发旋,所以不能按照旋毛来找。

倪师介绍了根据发旋判断下一胎性别的方法,我自己还没验证过,有兴趣的可以去验证下。

发旋凡是顺时钟转的,顺为同性,所谓同性不是同性恋,而是妈妈生你是女的,顺为同性,下一胎就是妹妹;如果你是男的,那下一胎就是弟弟。如果是逆转的话就是异性,女的下面是男的,男的下面是女的,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是弟弟还是妹妹。

百会穴百病皆治,也就是当你完全想不到怎么办时就治百会,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。人体有六条阳经,手有三阳足有三阳。而阴经只到脖子,不上头。所以“头”部称六阳之首,头上没有阴经,头上全是阳经。所以天气再冷,穿着夹克,头可以在外面。

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,所以百病皆治,癫痫也可以治。中风时,百会是大穴,针灸必取的穴道。

百会穴下针一般采取斜刺,不直刺,是从百会穴前或后五分的位置下针,斜刺过去。

昏厥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百会穴放血来急救。

前顶穴、聪会穴、上星穴

前顶穴的位置在百会穴前一寸半。百会前一寸半,后一寸半,左一寸半、右一寸半,都是针灸加强百会穴的效果。

聪会穴(也作囟会穴):小孩子生下来头上有个没完全闭合的的凹洞,随着小孩长大才会慢慢合起来,这就是聪会穴。聪会从神庭、上星开始找。书上说神庭穴是过发际五分,但有人发际很高,有人发际很短,所以不能说从发际开始找。

沿着人体正中线,也就是督脉直线往上从额头向上摸,在头骨的弧度转弯处。我们所谓的发际实际上就是在这个交接,凸起来的角这边就是发际。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就是神庭穴。

也可以从百会开始找,前顶一寸半是聪会,聪会往前一寸半是上星,上星前半寸是神庭。

上星穴是治疗鼻窦炎、鼻子发炎的特效穴,主要是艾灸,在上星穴灸都是用米粒灸,在上星穴的凹洞上放一点凡士林,艾绒捏成细细小小的米粒大小放上去,用香一点就烧完,做七壮、九壮、十一壮,灸的时候会麻麻的一条直线到鼻子。灸上星的时候记得用发夹把周围头发夹住,避免烧坏头发。

神庭穴一般也不下针,灸比较多。

找穴道最好是触感,你从百会回头找,百会往前走一寸半就是前顶,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聪会,聪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,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。头部的穴道基本都是在骨缝中间,按穴道的时候能摸到明显的骨缝,下针都是下在骨缝里。

素髎穴、水沟穴、兑端穴、龈交穴

素髎穴:素髎穴就在鼻头的正中间。

素髎穴很少下针,通常用点刺放血来治酒糟鼻,效果非常好,不扎针也不灸,就用放血的。素髎穴是鼻窦炎,鼻息肉的近取穴。

临床上最多就是治疗酒糟鼻,酒糟鼻很难看啊,放血效果最好。

倪师的说法: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,女人如果是处女之身,素髎这会是一片骨头,鼻子一摸,就感觉得出来,如果不是就变成两片骨头。

水沟穴:水沟就是人中穴,“主消渴饮水无度”,癫痫、面肿都可以治,常常有人早上起来脸肿肿的,都可以下针水沟穴,效果很好。

人中穴也是急救大穴。

相术上水沟如果很平代表无子,水沟深代表子。

兑端穴:在上唇上面的正中间就是兑端穴,平时很少用,灸的话也是用米粒灸。

龈交穴:把嘴唇拉开来,在门牙肉正中间。是治牙痛的近取穴。针进去,捻捻针就出针,一出针血就出来,不留针。此穴不灸。

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,治疗牙龈肿、腐烂,牙周病,用放血的就好了。中医的放血的观念,旧的血去了,新的血就来,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,所以放血对消炎很好。

 
上一篇:手厥阴心包经
下一篇:任脉